turntable.JPG (21262 bytes)

 

撰文:DJ Reason

一、前言

從七○年代「週末夜狂熱」的disco fever開始,到八○年代的搖滾樂,Motown的靈魂藍調,以及八○年代末期的House旋風,美國的Hip-Hop黑潮,九○年代初期的Rave文化,一直到世紀末各式各樣的電子舞曲層出不窮交替更迭,DJ(Disk Jockey;唱片騎師)的工作以及技巧也不斷地推陳出新。歷經如此的世代交替,DJ文化不但沒有漸形沒落,反而越來越受世人的敬重以及寵愛,因此投入DJ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。有鑑於此,幫比拉DJ小組便開始籌畫編輯這個講座,讓想要加入音樂行列的朋友可以對DJ的工作以及技巧有初步的概念。

二、硬體認識

 

下載:電子舞曲DJ入門教學講義

 

Turntable

12吋黑膠唱片專用唱盤,需有pitch(速度校正)。

CD player

激光唱片(CD)專用唱盤,需有pitch。

Mixer

混音器,需有兩軌以上輸出/入,以及主音量調節;耳機輸出,並且可操控耳機監控端(cue)及其音量;一組麥克風輸入。PGM level(輸出軌音量分貝指示燈)。當然還要有一組橫向音衰控制滑桿(crossfader)。最好能有獨立音軌等化器(equalizer;EQ),以及內建效果器、取樣機(sampler)。

Monitor

監聽喇叭。置放於DJ台兩側,用以避免因場地超過17公尺回音限制而造成時間差,以致DJ於對拍時跑拍。重低音要夠強,且聲音層次需清晰,以免因重音及高音混濁而造成監聽時的時間差。

Headphone

監聽耳機。重低音要夠強,且聲音層次需清晰,以免因重音及高音混濁而造成監聽時的時間差。耳機罩最好能與手掌等大,方便取戴。

Cartridge

唱頭及唱針。以DJ專用唱針為佳。

Slipmate

Turntable專用防靜電滑片。

 

    

三、最低需求暨建議配備

入門者建議配備:

Technics SL-1200 MKⅡ×2(二手市價兩台七成新約兩萬五左右,包含Stanton 680唱頭以及防靜電片)

Gemini PMX-16(混音器)

JBL Control-1(監聽喇叭)

Gamma LH-115(監聽耳機)

夢幻配備:

Technics SL-1210×2 + Stanton Trackmaster×2(唱盤及唱針)

Pioneer CDJ-500×2(CD唱盤)

Pioneer DJM-500×1(混音器)

JBL Control-5 (監聽喇叭)

Senheiser HD-25×1(監聽耳機)

    

 

四、硬體裝配

  1. 將器材如圖一(Fig 1)置放於一約120公分長、50公分寬、高度及腰的長方形桌面上,以便利自身日後練習使用為原則來架設器材。還有必須要注意到DJ台的架設需特別加強避震,以免跳針。
  2. 將turntable的AV輸出端子接續到mixer混音器後面的「phono」輸入端;左方的turntable接到mixer後方channel 1的phono,右方的turntable接到channel 2的phono。紅色接頭接續紅色插孔,白色接頭接續白色插孔,如圖二(Fig 2)。
  3. 將兩邊turntable的U字形接地線接到mixer後方一GND棒狀螺旋輸入端,兩條地線都接在同一輸入端,如圖三(Fig 3)。※注意,這個步驟很重要,如果忽略了,就會聽到交流電的雜訊!
  4. 同步驟2的方法將兩台CD player的AV輸出接到mixer後方的line輸入端。
  5. 將mixer後方的main輸出端接續到擴大器上。再將擴大器接續到監聽喇叭上。接法以及所需電線因器材而異。
  6. 把監聽耳機連接到mixer前方耳機輸入端。
  7. 接上電源。由於turntable以及mixer還有擴大器以及監聽喇叭等皆需要獨立電源,因此延長線需有穩壓功能。此外還需注意110V與220V的問題。
  8. 接著注意開機與關機的順序:因混音器屬於前級擴大器,擴大器屬於後級,因此要照著「混音器、擴大器、監聽喇叭」的順序開機;關機時要按照「監聽喇叭、擴大器、混音器」的相反順序關機,以免傷害硬體。
Figure 1

Fig 1

Figure 2

Fig 2

Fig 3

Fig 3

 

五、基本觀念

  1. 電子舞曲基本架構-loop的概念

    幾乎所有的電子舞曲,都有著一定的架構以及規則,不管她是多麼地複雜多變,皆有一定的架構可循。如果是有鼓聲的電子舞曲的話,便可以隨著鼓聲了解電子舞曲基本架構的運作-就像是寫作,一首曲子是一篇文章,而文章是由字、句、以及段落而組成的;電子舞曲也是一樣的:一個節拍就等於一個字,八個字(拍)為一句,四句話為一個段落(也就是4×8=32拍)Figure 4,這樣子的段落我們稱之為「循環」(loop),如圖四(Fig 4)。然後就是一個個的循環不斷地反覆出現。OK,現在電子舞曲的基本架構就不會太難摸索。如果鼓聲是紮紮實實地每一拍打一下的話,就非常容易辨認;但如果是breakbeat或是沒有鼓聲的間奏之類的話,就不是那麼地容易辨認了,但仍然是按照每四個八拍為一個段落的基本型態進行。有了基本體認的話,DJing就不會那麼地困難了。

  2. BPM

    「Beat Per Minute」的縮寫,也就是每分鐘節拍數的單位。最淺顯的概念就是在一分鐘的時間段落之間,鼓總共發出了幾次聲音,這個數量的單位便是BPM。比如說一首House的電子舞曲在一分鐘之內鼓聲敲擊了124次,則此首曲子便為124 BPM。至於BPM的計算方式,可以用手錶或馬錶來計時,並用人為方式慢慢地數鼓聲;也可以用一些計算BPM的機器或合成器來計算,像是Pioneer DJM-500的混音器即有內建BPM記數器,Casio也有出G'mix系列的手錶附有BPM計算功能等。

  3. 鼓點(cue point)

    在每個循環開始的第一拍,也就是第一聲鼓聲「咚」地衝出來的那一剎那,我們稱之為「鼓點」(或稱cue點)。鼓點的尋找是DJ技巧的基礎,沒有一個DJ在mix混音之前不找鼓點的,除非是不對拍的DJ,那就另當別論了。

  4. Pitch

    DJ專用的唱盤才有這種功能,或許應該說是有這種功能的唱盤才是DJ能用的。Pitch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音調的控制,但其實音調高低的改變是因為唱盤轉速的變化所造成的。DJ在對拍時,需要控制即將要出來的音軌的快慢,而達成左右兩軌出來的音樂在節拍速度BPM上完全相同,如此才有可能天衣無縫地將兩首曲子接合mix在一起。Pitch就是在唱盤上控制唱盤轉速的裝置,藉以調整曲子的BPM。

  5. Fader/crossfader

    Figure 5在mixer上的音衰控制滑桿;也就是一個可以按照軌道上下亦或左右推移的滑鈕。這種滑鈕旁邊有刻度顯示,標明了推移位置所播放出的音量。DJ就是藉由fader來控制左邊音軌或是右邊音軌的音量。至於crossfader則是一次控制了所有音軌(channel)的音量,如圖五(Fig 5)所示。

  6. EQ

    EQ就是等化器equalizer的縮寫。在高級一點的混音器上,都會有EQ的調整鈕。一般來說,EQ調整的都是音軌在播放時的高音(treble)、中音(middle)、以及重音(bass)的音頻變化。EQ的使用需在DJ基礎打好之後再行訓練。

    
 

六、Gettin' Started

現在開始便正式進入DJ技巧的說明了。在這一部份我們將從一個DJ在mixing時所思考的角度來作說明,這樣可以更明確地了解DJing的方法。

  1. 第一步驟-數拍:

    Figure 6在一開始練習對拍的時候,先隨便拿一張不要太艱澀吊詭的電子舞曲唱片當作第一軌,放在兩台唱盤其中的一台,假設是左邊那台好了,放好後按下唱盤的start鍵讓唱盤開始轉動,小心翼翼地用圖六(Fig 6)的方式將唱針置放於唱片之上。在撥放的時候,在心中默數著左邊那一軌的循環:「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∼22345678∼32345678∼42345678... 12345678...」並一直循環之。記住:如果連這種循環都沒有辦法聽出來的話,是沒有辦法成為一個DJ的。循環的辨識可以由平常聽音樂時便在心中默數1234開始訓練起,畢竟,每一個DJ都是這樣子慢慢走過來的。比如說像這個範例便是一個循環(sample 1)。

  2. 第二步驟-選曲:

    接下來便要對第二軌下工夫了。挑一張BPM與第一軌差別不超過pitch控制範圍:±8%的電子舞曲唱片來播放,但其實大抵上最好是以±4 BPM為佳,還有兩首曲子種類不能差太多,最好是能挑同一種類的音樂,比如說Techno就接Techno,想要把Breakbeat跟Techno接在一起除非等技巧熟練之後再說。

  3. 第三步驟-找cue點:

    現在監聽耳機就派的上用場了。耳機在戴的時候,只能戴一耳,另外一耳則是要負責監聽目前正在撥放的音軌;所以目前雙耳所聽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曲子。至於該戴左耳或右耳則隨自己喜好而定。接下來就是要進行抓cue點的動作了。為了方便起見,我們把目前音響正在播放的音軌稱為CH1(假設是左方的唱盤),把監聽耳機中出現的音軌稱為CH2(假設是右方的唱盤)。首先先把混音器上的監聽切換(cue)切到CH2,也就是讓耳機中的音樂是第二步驟當中所選的曲子。按下唱盤的start鍵讓唱盤開始轉動,小心翼翼地將唱針置放於唱片之上。此時用耳機監聽,如果唱針甫接觸到唱片音軌時便有鼓聲,就要把唱針提起重新置放於比上一個唱針接觸點更外側的部分,目的就是要找尋第一個鼓聲,以此原則找尋cue點。通常House這種音樂大部分的情況都是音樂一開始便有鼓聲,這種時候cue點就是一開始音樂衝出來的那一點;其他音樂性較強的電子舞曲前面可能都是空拍,cue點就比較不好找。唱片有一個特性,那就是有鼓聲的部分音軌較疏,而空拍的部分音軌較密,掌握此特性則第一聲鼓便好找了。一但找到cue點時,就不要讓cue點跑掉。此時,把手放到CH2的唱盤上,如圖七所示來回地推拉唱片,Figure 7(Fig 7),使第一聲鼓聲反覆地出現,此時耳機當中所聽到的聲音應該是這樣子的:sample 2。抓到cue點後,最好是能隨著CH1的節拍來對CH2的cue點進行推拉,使兩邊的鼓聲能夠重疊(推唱片的時候,鼓聲是正常的;拉唱片的時候,鼓聲則是反過來的)。

  4. 第四步驟-調pitch:

    Figure 8在心中默數著CH1的loop,此時CH2的cue點是隨著CH1的節拍而前後推拉。隨時注意CH1的loop,每個loop的第一拍便是把CH2的第一拍推出去的唯一機會,也就是說,如果錯過了這個loop的第一拍,便得再等下一個loop的第一拍。如果CH1跟CH2的cue點同時出去的話,兩首曲子在節拍上的差異就很明顯了,這時就該調整pitch。首先先判斷CH2的速度到底是比CH1快還是慢,這點就需要靠經驗的累積了。如果CH2比較慢的話,就用手在場片上推動唱片,如圖八(Fig 8);若較快則用指腹輕輕地在唱盤轉盤邊緣施加一側向分力,使唱盤轉速變慢,如圖九(Fig 9)。在以手指改變唱盤轉速的同時,另一隻手則依快慢與否來調整pitch。Figure 9遵循著這個原則:速度較慢則用手指推並把pitch調高;速度較快則用手指拉並把pitch調低。如此反覆練習,對拍便可愈發準確,對拍時間也會越來越短,這樣就可以爭取玩技巧以及將CH2切入(fade in)的時間。當對好拍之後,需要再進行微調確認。

  5. 第五步驟-微調:

    有時對好拍後若光只是聽過一、兩個loop後便置之不理,容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造成些微的跑拍,這時就需要把mixer上的監聽切換切換到能使CH1以及CH2的聲音同時出現在監聽耳機當中。同時聽到兩邊的track,跑拍與否便特別容易聽出來;此時再針對CH2進行微調,並多聽幾個loop,直至確定無誤後才可進行下一個步驟。對好拍(我們稱之為on beat)的時候,在監聽耳機中聽到on beat的鼓聲應該是這樣子的:sample 3;如果有跑拍則聽到的鼓聲會是這個樣子的:sample 4。剛開始練習時可能會聽不出來,熟練之後便會特別敏銳,稍有跑拍便會察覺到。

  6. 第六步驟-切入╱切出(fade in╱fade out):

    Figure 10當CH1與CH2都於相同的BPM行進,也就是on beat時,接下來的工作便是在mixer上進行動作。前面有介紹過,DJ專用的mixer有fader(獨立音衰控制滑桿)以及crossfader(橫向音衰控制滑桿)這兩種控制音量的單元,當CH1的fader位置不在∞,CH2的fader位置在∞,而crossfader的位置在中間時(如圖十-Fig 10),輸出至喇叭的聲音就是CH1的聲音;反之則為CH2的聲音(Fig 11)Figure 11;CH1與CH2同時不在∞時則是兩軌皆可由外部聽到聲音,fader位置越高音量越大(注意上述情況皆為crossfader位置置中時)。所以若要將CH2切入,便先把crossfader切至中央,再慢慢地將CH2的fader往上推,則CH2的聲音越來越明顯,切至與CH1音量相同時,此時便算完成fade in的動作;再來便是要慢慢地將CH1的fader往下拉,則同理CH1的聲音將慢慢消失,直至完全只有CH2的聲音,到此便算功德圓滿地完成mixing的動作。另外一種方法可同時完成fade in以及fade out的動作,那便是先將crossfader切至左方,也就是CH1,此時CH2的fader則失去效用,如此一來便可將CH2的fader預先調到理想的音量,等到調到理想的音量時再將crossfader由左方緩慢地推向右方,此時CH2的音量將會慢慢地出現,然後越來越大聲,當到達中央位置時則為兩邊聲道同時發聲最明顯的時候,再往右推則CH1的聲音越來越小,到達最右方時CH1的聲音完全消失。此時便同時完成fade in以及fade out的動作。

  7. 第七步驟-修EQ:

    較高階的mixer都有EQ的調節旋鈕(knob),在進行fade in╱fade out等mixing(in the mix)的時候,EQ的調整是得力的助手,使用得當的話可收船過水無痕之效。EQ的使用,理論上來說便是在CH2 fade in時,將CH1的bass以及treble調低,並將CH2的bass也調低,以避免兩邊鼓聲重疊而造成的共振(resonance)進而使得mixing聽起來很突兀。在CH1 fade out時則要把CH2的bass調整回來。以上便是修EQ的大原則,抓緊原則的話則相去不遠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

 

七、其他注意事項

  1. 接點的選擇

    通常一首曲子都會有分高潮以及低潮的階段,在高潮的階段通常都有旋律或是特別明顯的音色,有時也會有vocal,這種時候,便不適合將下一首曲子fade in出來;反之在低潮時,通常沒有主旋律的徘徊,只有鼓聲、hi hat或bassline,頂多也只有多一兩種音色,此時便是絕佳的接點,這種接點絕大部分是在音樂快結束之時才會出現。

  2. DJ set的旅程性

    在一場party當中,一個DJ的set大概是兩個小時左右,因此如何在兩個小時當中藉著整體的旅程性(tripping)來突顯出一個DJ的特色,便是一件相當費心的工作。在兩個小時當中,大約能放到十五首track,所以在旅程性上的追求,必須要以播放同一種類的電子舞曲為原則,如果在一個set當中什麼音樂都想放的話,容易讓人不知所云。

 

八、後記

DJ的工作不僅止於表面上將一首首的曲子串接起來,真正厲害的電子舞曲DJ應該有更深一層的體認,那就是放音樂其實就如同在創作自己的音樂,並且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在其中,要專注於自己所放的音樂,如此一來,不管放什麼音樂,都會有生命力,這樣子一首首的track才會有靈魂,至於舞客能否達到high的境界只是遲早的問題了。May you have a nice trip!

Sound samples take from the track 'Flaming June Chcane Remix', produced by Brian Transaeu, remixed by Chacane, published by Old Gate Music / BMG Music Ltd (Germany), 1997 Warner Music UK Ltd; 'Words' produced by Paul van Dyk, published by MFS Germany.

[ 回首頁 ] [ 關於rave*area ] [ Pump It Up ] [ 舞曲資訊庫 ] [ 活動快報 EVENT ] [ 幫比拉's flyer ] [ 站長日誌 ] [ 討論區 ] [ 留言版 ] [ 聊天室 ]

© 1999 Pump It Up Taiwan Raver Organiz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.